2)第五六零章 东方航运_香江大亨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天津船业公会常务理事,23岁又选为副会长。他目睹列强称霸远东航运的现状,萌发出联合同业与洋轮竞争的志向。

  董浩芸却雄心勃勃,在同业中宣传他的构想,将各家小型民营船务公司合并,欲加入者以船只折价入股,组成庞大的船队,与外国轮船公司和官办招商局船务抗衡。

  他设想开辟多条定期航班,改变小船东“有船无货,有货无船”的被动局面。同时,以船为抵押获取银行信贷,购置新船。

  董浩芸的倡仪得到不少小船东的响应。然而,董浩芸生不逢时,次年,战争全面爆发,计划搁浅。华夏航运的一半船只被果党军队征用,后又凿沉于长江,封锁航道,阻止日舰溯江攻打鄂省渝省。

  沪上日治时期,东方航运公司被日方接管,董浩芸先后担任过沪上通成公司运输部经理、金城银行船务部主管等职。

  董浩芸不甘在日伪统治下苟且偷安,于1941年春流亡香江,东方航运信托公司重新在香江注册成立。仅有的3艘船悬挂英国国旗,航行于东南沿海。

  好景不长,半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国对日宣战。

  东方航运信托公司作为“敌产”被日军没收。董浩芸辗转重庆,曾在盟军驻华机构和政府部门服务过。

  二战结束,董浩芸踌躇满志回到沪上,向交通部驻沪机构申请复业,被官员以“香江注册公司”为由驳回。无奈之下,董浩芸只好另组公司,于1946年获准注册,公司名称是华夏航运公司。

  当时华夏虽是“世界五大强国”,实际上国力薄弱,加之果党忙于内战,根本无暇顾及民族工业。华夏的航运业,仍为西方列强控制。

  董浩芸正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逐步发展壮大的。到沪上光复的数年间,华夏航运旗下购置的船只有:慈航、昌黎、唐山、滦州、慈云、凌云、天龙、天行、天平、通平等10艘,全是两千吨位以上的海轮。

  1947年,董浩芸从美国购得3艘胜利型万吨级货轮,董浩芸另设一间独资的复兴航业公司,将这3艘船分别命名为:京胜、沪胜、渝胜。其后,董浩芸又购入8艘内燃机小货轮,夏兴旗下共有11艘船只。

  至沪上解放前夕,董浩芸拥有和控制的船只共21艘,总吨位逾十万,雄踞上海民营船队之首,堪称民间船王。

  董浩芸另有两项业绩载人华夏航运史册。

  1947年,董浩芸派遣全部由华夏船员驾驶的天龙号,自沪上首航法国,成为轰动业界的创举。

  1948年,董浩芸又派遣通平号航抵旧金山,船员仍全为华夏人,是华夏民营轮船首次横渡太平洋,董浩芸与华夏航运名声大噪,华西多家报章均刊登了这条消息。

  1949年,董浩芸大概在香江滞留了半年,香江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