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代蓝釉瓷,以雍正蓝釉冠绝。

  雍正时期,以唐英任御窑厂督陶官,所制各式釉都烧制得极为成功。

  这一时期的霁蓝釉瓷比例则最为匀称,线条最显秀雅。

  雍正橄榄瓶品种颇多,包括青花、粉彩、单色釉等,霁蓝釉属十分少见的一种。

  其特点为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釉面蓝中泛紫,因其釉色艳丽而独步清一代。

  乾隆时期,蓝釉瓷以霁蓝釉和天蓝釉为主,多见陈设器,也有部分祭器。

  这一时期,蓝釉描金装饰大量出现,并且蓝釉描金装饰技法一直盛行至清末民国。

  清代霁蓝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澹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

  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

  综合起来,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

  有刻暗花纹的,也有描金彩的。

  雍正之时最盛,到了乾隆又有点穷途末路的感觉。

  霁蓝釉瓷器的鉴定和辨别,跟其他宫廷官窑瓷器差不多,甚至说也十分简单。

  还是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看釉面。

  元代的以及明初,属于数量少于其它釉种的高档釉种。

  优质霁蓝釉是回青料中提炼出最好的佛头青,蓝中泛紫。

  这种釉色是一种高温釉,即在石,灰碱釉中掺入适量的天然钴料做着色剂,在窑内1280--1300摄氏度左右与坯胎一起一次性烧制成功的瓷釉。

  此时的釉色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澹均匀,呈色较稳定,在当时是被官窑垄断的。

  当然,虽然都是高温釉,但是在元代蓝釉色泽不稳定,颜色深浅不一。

  这是当时的窑工,对于火温把握,以及淘洗提炼技术不到位造成的。

  到了后期提炼技术提高了,能从进口料中提炼出最优质的蓝料,就是“佛头青”。

  再结合火温把控技术,终于烧制出蓝色深沉稳定,不流不裂,蓝中带紫的霁蓝釉。

  元代霁蓝,颜色深沉漂亮,贵气十足。

  实际上,元早期高温蓝釉也同属于霁蓝釉范畴。

  要是看釉色,或者说是看瓷器表面,元代的瓷器特征还有不少。

  比如橘皮釉的特征,也是所有柴窑烧制瓷器的共有特征。

  还有就是元代的白色釉水泛青,这是元明早期青花瓷的共有特征之一。

  再就是款识,元代以前的基本没有款识。

  但是可以从釉料,及胎底来辨别。

  明永乐及宣德都有款识,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

  有刻暗花纹的,也有描金彩的。

  常见造型仍是宫廷祭器和陈设用瓷,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细。

  民窑也有霁蓝釉瓷,但多是庙堂所用祭器,以炉、瓶最多,均无官款,但有年纪年款的。

  一般来讲,久远的瓷器表面,基本都是有“破损”的。

  这破损,就是现在说的软伤,这是自然磨损出的“牛毛纹”痕迹。

  这种老化痕迹,很难模彷的,但不是说不能模彷。

  要真说难以模彷的痕迹,自然少不了气泡。

  观察气泡,很容易辨别瓷器的时间老化程度。

  如果说一件藏品里面的气泡都完好无损,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从气泡来观察是否是老东西。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