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十一章 欧陆风云(十二)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硫磺一直不少。之前曾有人提议回收焦化厂焦炉煤气中的硫(主要是硫化氢气体中的硫),既可以避免大气污染,又可以变废为宝,两全其美。

  这个回收硫磺的工艺倒不复杂,但是其生产设备的加工仍然超出了东岸共和国目前的工业能力。也许只有等大型水压机、轧钢机、机床等工业利器完备后,才能一窥这里面的玄奥。不过目前工业部门也在积极研究替代办法,即在无法生产大型反应釜等设备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技术绕过这些问题,从而实现煤气中废硫的回收。

  硫磺的问题可能一时半会无法解决,但是随着新的几名明朝匠户的到来,硝土的生产却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这些明朝匠户的方法并不新鲜,他们使用的是传统的堆肥法。即将大量动物粪尿、尸体搅碎后铺放在一处土壤含水量较高、通风较好的空地上,然后再在上面洒上大量的草木灰。如果温度适宜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硝化反应后,这片土地上便可以刮下一层薄薄的白色晶体状物质,这便是硝土。刮下来的硝土经过拣选、提纯后,便可以得到纯度极高的硝酸钾。

  这个硝化反应说穿了很简单。由于动物粪尿、尸体中含有大量的氮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反应生产硝酸,然后硝酸再与草木灰中富含的钾反应生产硝酸盐——硝酸钾,而人工堆肥法只不过是人为提供了这么一个适合这个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场所而已。

  既然方法可行,那么下一步就是开始规模化生产了。11月15日,就在郭子离的探索舰队还在海上漂泊的时候,在平安镇北方桔树村外的荒地里,一间规模不小的厂房已经建立了起来。这便是北方火药厂的硝土车间,厂房墙壁上开了大量的门窗以保持通风、透气;而在厂房内,一溜十亩硝田已经被开辟了出来。工人们在地上挖了一个十亩大小的浅坑,浅坑底部用混凝土浇筑,上盖一层薄土。

  11月16日,硝土车间开始了试生产。只见工人们将附近地区收集来的动物粪便与尸体搅碎后均匀铺放在浅坑薄土上方,然后往土壤内洒水保持住土壤内的水分湿度。厂房的通风条件不错,硝田正上方的顶部装了许多玻璃以便阳光透射而过。有这样的优良条件,土壤内的硝酸细菌应该能够将这些富含氮酸的物质逐步反应成亚硝酸、硝酸。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工人们经常往硝田上方洒一些草木灰(最好是玉米秆、高粱秆、棉秆等),这是给土壤中逐渐生成的硝酸将草木灰中富含的钾反应成硝酸钾提供机会,以此取代土壤中的钠离子与硝酸进行反应。同时,草木灰中含有的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也将与土壤中的钙、镁离子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便于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