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6章 这是病,得治!_大明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万一!大哥,放心,明年我准备再借个十亿贯,扩大一下生产规模!”李云睿笑了笑说道,“好歹我也是我师父的徒弟,不能给我师父丢脸啊!区区几亿贯,洒洒水而已……”

  一听李云睿说天机子,梅顺昌就不吱声了!没办法,在大明,天机子是比皇帝更恐怖的存在,皇帝还受制于礼法、受制于百官,天机子可不会管这些……

  “对对对,咱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事!”梅永贞赶紧打岔,说道,“云睿,你觉得礼部的赵羾,真能把你捐的钱用在蒙学、乡学和县学上吗?”

  “二哥,这事怎么说呢?”李云睿听梅永贞提这个问题,笑了一下。

  去年李云睿捐了两百万贯,按照李云睿的要求,至少要有八成用在校舍建设上,但因为李至刚从中作梗,这里挪点、那里扣点,最终只有六成真正用在了教育上,而用在建校舍的资金,不足四成!

  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李至刚的因素,经验不足是最大的问题。

  大明官员的数量其实很有限,每三年只招收三百人,这些人中,只有前一百名会留在京城,在六部行走学习经验,其余人会进入府、州、县担任知县、知州、知府。

  以礼部为例,正二品尚书一人;正三品左、右侍郎各一人,各配置两名九品司务厅司务;下设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个清吏司,各有正五品郎中一人,从五品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正九品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二人。不过朱棣上台后,定北京为行在,在北京建立了同样一套班子,意在为迁都做准备,官员就翻了个倍。

  整个礼部上下,加起来就几十号有官身的官员,其余都是吏员,或叫做笔帖式。吏员就相当于后世的公务员,专门干活的人;官员就是后世的领导,负责指挥和拍板的人。

  赵羾身为礼部侍郎,下面就只有两个司务,还有几个吏员能指挥,其他郎中、主事都是各管一摊,人家没空搭理赵羾。赵羾手下的几个人,以前也就是行个文、抄个折子,让他们去盖房子,真是为难他们了。

  既不会搞规划,又不会监督施工,再加上串通起来,上下其手贪点,浪费点,本来建一百栋校舍还富裕的钱,只建了六十多栋。就这,赵羾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呢!

  当沾沾自喜的赵羾拿着建设校舍的成果,来找李云睿要今年的捐款时,被李云睿喷了个狗血淋头。

  李云睿拿出自己建玄武山庄的账本,给赵羾算了一下双方的成本,赵羾建校舍的成本比李云睿足足高了五倍之多。就算撇去征地成本,也有将近三倍!

  赵羾被李云睿喷的羞愧不已,都不好意思开口要捐款了。

  最后李云睿提出了捐款的条件,一是那些负责的司务和笔帖式必须受到惩罚;二是九成以上的捐款必须用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