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六章 截胡一手浏览器_重生2005:互联网神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正很快就画出了草图。

  首页就是展示内容以图片+标题为主,按照用户习惯,每列4个,瀑布流式布局,用户会觉得这个页面永远也不会到头,沉浸式体验。

  顶部有渐隐式的登录、搜索、信息提示按钮。

  用户自己的界面,则是简单直白,甚至资料都不需要填写太多,发布内容才是关键。

  提供方便的图片上传方式,文字处理工具,点击预览和发布,一气呵成。

  想要分享的人很方便,想要看分享的人也很方便。

  把这两个界面用win画图画了个简图出来,配了一段简短的说明,发回给林珝。

  另外王正也想到了未来比较火的自动推荐功能。

  这个基于AI计算的技术其实很复杂,它要先给用户定义一些标签,然后给内容也定义一些标签。

  在用户浏览的时候,会自动进行一个匹配和深度学习的过程。

  时间久了,数据越来越多,标签会越来越细化,对用户的推荐也就会更精准。

  这方面王正只是知道个大概意思,具体的算法就要火云研发中心去研究了。

  把这项技术简单描述一下,列为长期任务转发给了方星。

  方星现在是研发中心主任,主要负责技术管理工作。

  工作做完,时间还早。

  于是他打算在鸿蒙系统上先肝一款浏览器出来。

  一个系统没啥都行,就不能没有浏览器。

  网页浏览器作为互联网入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微軟有IE,谷戈有Chrome,蘋果也有Safari,以及开源的火狐。

  PC时代当然是IE引领潮流,但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是Chrome一骑绝尘。

  国内做浏览器的厂家也很多,BAT等各个大厂、一些小厂都有自家的浏览器业务,原因主要是国际大厂开放了浏览器的内核。

  国内做的浏览器产品,99%都是基于三个国际大厂的浏览器内核做的,盛产以双核、极速、安全等字眼命名的产品。

  所谓的研发,主要精力也都放在引流上——给自家引流省钱,给别家引流赚钱。

  鸿蒙系统原本自带的鸿蒙浏览器其实还不错,但是王正有更好的。

  在鸿蒙系统发布之后的三个月时间,软件中心卖的最好的浏览器是一个挪威小厂欧鹏出品的欧鹏浏览器。

  其实欧鹏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目前很流行的诺记手机上使用的就是这家浏览器。

  但是这家公司没跟上趟,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均被各个国际大厂碾压,后来欧鹏甚至不得不把浏览器内核换成谷戈的内核。

  直到鸿蒙系统一出,欧鹏积极跟进。

  在被放弃了好几年的旧内核上做了一次大更新,在鸿蒙系统上效果竟然出奇的好,并借此一举打败了鸿蒙自带的浏览器,在鸿蒙系统中独领风骚。

  而且欧鹏还开发出了win版本和m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