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七章 一篇头条新闻_天心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月二十八日这天,大随官方邸报的头版头条,以“随桓和谈初见成效”为标题,花费整整四个版面,对两国和谈的盛况进行了详尽的报道。

  而在这个罕见的大字号标题左侧,作者的名字赫然写着“叶田”二字。

  兹录头版的头条报道如下:

  文德二十五年春四月,晴。

  位于安西城东北区域的一处高门大院,是为举办两国和谈而临时翻修的。院内凿坑作池,堆石成山;回廊曲折,佳木成荫,与其说是庄重肃穆的驿馆,不如说是一座移步换景的私家园林。

  两国和谈官员便在这幽居闹市,却别具山水之胜的好所在,进行了一番亲切友好的交流。

  会上,我大随原翰林院编修邢阳生主持,原礼部员外郎彭少仁、安西路安抚使李自牧参与召开了此次和谈。双方就交换俘虏、退军方略、边界划分等战争遗留问题,两国今后的通商、民间友好交流等一系列外交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

  大桓一方的和谈使、现任大桓西院大王执事萧远界,对双方所达成的初步外交成果表示肯定,并明确表示,希望继续深入交流,为两国的和平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方和谈使邢阳生对此表示欢迎,并高度赞赏了桓方为两国和平稳定的外交关系所作的贡献。

  目前,大会已经完成了第一天的谈判,取得了喜人的外交成果。据本报前方记者获悉,此次和谈将持续半个月时间,敬请期待本报后续报道。

  最后还特地加了落款:《月旦评》特约撰稿人叶。

  这一篇对大随人来说,文风堪称奇诡的通讯报道,一经面世,立即风靡整个京城的官宦圈子,随后持续出圈,迅速向外围的文人圈、商家圈甚至小市民阶层扩散,最终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谈资。

  这日,栾斐走在京城的御街之上,无论是南来北往的行人,还是街边商铺中的各色人等,口中所议,皆是那远在西域边境的两国和谈。

  这本来也没什么稀奇的,两国和谈是近日来京城人最关心的国家大事,然而最令他感到好奇的,却是大家都在谈论的那篇新奇的报道。

  说起来,他其实刚刚从边境的安西城赶回京城,还来不及买份官方邸报看看。他原本的计划是,等做完《天下》新一期的青黄榜潜力新人的深度报道,然后就在边境待一段时间,顺便报道一下两国的和谈,不过事与愿违,《天下》编辑部突然紧急召集他返京。他纵然有一百个不情愿,但也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

  在一家馄饨铺点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大馄饨,栾斐这才得空关心起人们热议的内容来。他按照惯例,管店家要了一份邸报——如今官方的邸报已经指定的京城数十家店铺为代理发行点,只需花十文铜钱,便能买一份。

  店家递来邸报,笑道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