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九章 刚柔并济_覆清179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吗?

  显然不需要了。

  既然土地数量是有限的,每个地主的土地占有量也是有限的,一旦达到某个峰值之后,增长必然会停止。

  经济增长的天花板压得这么低,对于地主来说是好事,求之不得的好事。

  老王的后人累死也种不完千亩良田,那就不如租给佃户,每年按时收租就好,这是一种特别稳妥的经营方式。

  这才是地主的铁杆庄稼,只要土地在手,子子孙孙都能享受好生活。

  由于土地瓜分完毕,佃户只能租田种。

  不是租王家的地,就是租李家的地,反正就这么几家人,只要不租就得全家饿死......于是,地主可以联合起来抬高地租。

  爱租不租,我可没有强迫你哦,饿死活该。

  这样一来,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越来越强,越来越活的没有尊严。

  而对于地主们来说,既然可以趴在土地上生活,地主们投资工业的欲望显然很低。

  土地不会跑,只要地契在手,种出来的粮食一定是自己家的,只要社会形态不变,地主就饿不死。

  而投资工业是有风险的。取出多年积蓄来投资办厂,一个不小心就关门倒闭,亏不亏啊。仔细想想,还是当地主靠谱。

  地主基本不从事创造性的工业生产,想用什么东西买就行了,至于从哪里买是无所谓的。

  他们把财富全部存起来,基本不会用于对外投资,唯一的消费是改善个人生活,希望依靠地主实现工业化是痴人说梦。

  他们能带动的产业,只有奢侈品和房地产。

  山西的晋商大院,就是商业资本地主化的产物,庞大的资本并没有投向工业领域嘛。

  由于土地是固定资产,到哪里都带不走,所以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时,当带路党和汉奸的,往往也是地主。

  为了保住现状,明末士绅可以当带路党,清末地主可以不思进取,民国地主也要搞还乡团等等。

  虽然他们中间有很多修桥补路的善人,但是做为坐拥资本和人力的落后群体,已经成为工业的绊脚石。

  如果地主阶层一直存在下去,那么资本、人口永远不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黎汉明想发展工业也有心无力。

  清除地主只是历史的车轮碾压过来时,解放生产力的一种方式。

  每个大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一场清除农业地主的行动。

  注意是清除农业地主,如果转型成工业地主的话,则可以一直存在下来。

  比如英国的圈地运动。

  当时的英国,纺织品在海外销售的很好,于是英国地主把农民都赶走,让农田长草之后放羊,然后剪羊毛做成纺织品赚钱。

  虽然地主依然是地主,但已经完成转型。

  他们不再是用土地锁死资本、人力的农业地主,而是积极参与工商业,和国家对外征战绑定在一起的工业地主。

  从另一方面来说,圈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