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章 现状(续)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秋末,于京城(目前是开封行在)举行。

  届时,楚国各地的考生,到开封行在参加考试,往返、住宿都由官府包办,确保囊中羞涩但又有资格参加下一级考试的考生,有改变人生的机会。

  “省试”的成绩按地域分南北二榜,然后还会分士、庶二榜。

  上榜者就能入仕,入仕就是流内官。

  当然,在任职之前,上榜考生要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具备基本的行政能力,以便胜任职务。

  这就是目前的楚国科举,因为正在摸索中,所以有待改进。

  目前因为需要收买人心,所以考试频率较密,慢慢的,会改为每三年一次(每次含乡试、州试、会试)。

  但从一开始,李笠就确定了一个原则:每一级考试,考生上榜与否,只看考试成绩。

  考生的出身、门第、家庭情况,以及个人样貌、高矮胖瘦对考试成绩没有任何影响。

  也就是没有任何加分项,成绩排名只看卷面分数。

  按说该给特殊群体加分(戍边将士子女、殉国军人子女等),以振“武德”,但考虑到现状,一旦开了特例,更多特例也会出现,所以并未实行。

  如此一来,考试选拔的标准简单明了,分数至上,一分之差,就能决定上榜、落榜与否。

  张榜公布成绩排名时,成绩一目了然,相对公平,至少比起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好很多。

  不过,岭表各州,因为情况特殊,很多都是名义上的行政区,且交通极其不便,不太适合这样的选拔制度,特别处理。

  李笠在考场转了几圈,对考场秩序很满意,独自出了考场,和候在外面的相州刺史杜龛交谈起来。

  考场规定,开考后封门,直到考试结束前,任何人都不能进出,防的就是作弊。

  李笠能够进出,是因为他是皇帝,所以例外,但也只是这一次,所以陪同视察的杜龛等相州官员,都候在考场外。

  杜龛出身京兆韦氏,祖辈为了避祸,离开关中寓居荆襄,杜龛这一支,之前是襄州豪族。

  李笠问:“全国各州,都在今天举行州试,杜公族里,今次有多少人参加考试?”

  “四十九人。”杜龛回答,不等皇帝再问,又说:“其中,二十九人在襄州应考,十五人在荆州应考,五人在北荆州应考。”

  李笠点点头:“参加州试的就有四十九人,看来进入省试后,金榜之上,少不了京兆韦氏子弟的名讳。”

  杜龛笑道:“哪里那里,同州考试的,还有京兆韦氏、河东柳氏子弟,士榜的竞争很激烈。”

  这也没错,南朝的京兆韦氏、京兆杜氏、河东柳氏、河东裴氏这些侨姓士族,之前大多聚居在荆襄,所以其子弟的科举考试成绩,列入士榜。

  士榜的竞争极其激烈,毕竟士族们有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和资源,只要子弟用功读书,不要整天游玩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