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九章 对垒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行为在高长恭看来,不是李笠狂妄自大,是因为有绝对的信心:

  楚军有把握灭掉齐国,即便齐国提前得了消息、做好迎战准备,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虽然高长恭不清楚对方的信心具体来自什么,但是,他认为国家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所以,作为国朝宗室,高家子孙,高长恭绝不会坐以待毙。

  有人登山,慢慢走来,高长恭仔细一看,却是一名宦者。

  今日是年三十,皇帝派中使押送来大量物资,犒劳黎阳的将士们。

  中使抵达后,当然要来见主帅。

  一番寒暄,那人问:“大王,不知何时与楚军决战?”

  高长恭一听,心中咯噔一声:皇帝怎么坐不住了?

  不是说得好好的,不求速战,一定要和楚军周旋,待其露出破绽,再全力一击。

  虽然皇帝过问前线军务很正常,但高长恭从中使的传话中,听出不正常:

  不对,一定是和士开那小人又在多事!

  高长恭心中不快,但面上不动声色,回答:“请回复陛下,一切,如战前布置,绝不能急,否则极易为南贼所趁。”

  “既如此,某便向陛下回复。”宦者姿态放得很低,和高长恭又说了一会,下山休息。

  高长恭看着对方的背影,有些不安。

  皇帝年少,太后又不顾大局,所以朝政为佞幸把持,此次楚军北犯,和士开等人一开始竟然说“无需过虑”。

  亏得国丈斛律光当机立断,极力劝谏,使得皇帝下令调集军队,向邺城集结,并且召集文武大臣议事,做出一系列布置。

  否则,国家危矣。

  现在,斛律光带兵在外,和士开等人却日夜围在皇帝身边,三言两语,就能让皇帝有朝令夕改的念头,这样下去...

  高长恭想到了赵郡王高睿。

  年初,高睿等人,极力要求太后和皇帝将和士开等佞臣贬出京城,结果被和士开反咬一口,高睿入宫后遇害。

  自那以后,和士开气焰愈发嚣张,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

  现在,大敌当前,和士开等人待在后方邺城却不消停,时不时对前线军务指手画脚。

  自己干不了正事,却总是添乱!

  。。。。。。

  黎阳山南数里,楚军营垒,主帅王琳正在巡营,他走在昨日刚堆起来的土墙上,时不时用脚跺一跺。

  昨日刚垒起来的土墙,浇水之后,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冰墙”,王琳检查了多段土墙,没发现什么不稳。

  再看前方黎阳山齐军营垒,只见营前沟壑纵横,又夹杂着不少鹿角、木栅,可想而知己方若要强攻,光是克服这些障碍,就要付出不少代价。

  所以真要打起来,不能正面攻,得从旁边绕过去。

  然而,这种攻势若以步兵来实施,效果很差,因为步兵移动慢。

  黎阳山和黎阳城守军东西呼应,不可能看着楚军迂回而无动于衷。

  楚军步兵若从黎阳山西侧绕行,随时会被出击的齐军拦腰截断,使得首尾无法呼应。

  若以骑兵绕行,掩护己方步兵迂回、筑垒,对方的骑兵就会围上来。

  而这恐怕就是齐军想要的战斗:骑兵先战,吃掉楚军骑兵后,黎阳郊外的楚军步兵,想撤都撤不了。

  所以,面对准备周全的齐军,渡河而来的楚军现在就只能选择对峙。

  这也是战前就已经预料到的局面。

  自从李笠十几年前到邺城“逗留片刻”后,齐国对于南面门户黎阳就重视起来,此次楚军渡河北上,对方必然在黎阳驻扎重兵加强防御。

  所以,北伐中路军在这里对峙,随着时间流逝,齐军的增援会越来越多,并且会源源不断调集物资,确保黎阳守军能将楚军挡在南侧。

  等到开春,黄河解冻,北岸的楚军,后勤转运就麻烦起来。

  王琳对着白雪皑皑的大地,默默站了一会,走下土墙。

  他麾下兵马作为前军,是最先出击的军队,此时,或许皇帝的御营,还没出徐州地界,而新年,就要到了。

  看着营内忙碌的兵卒们,再看看开始飘雪的天空,吩咐左右:

  “今天是除夕,要让将士们吃饱喝足,守岁时才有力气。”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