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一章 楷模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创业伙伴们来说,公司上市,得大资本入股,是好事。

  所以,老大你赶紧签字同意啊,签完字,大伙的一番辛苦就有了回报。

  李笠收回发散的思绪,来了个换位思考:若换做年轻的萧衍,此时面对这种局面,会怎么做?

  之所以会这么换位思考,是因为李笠经张铤的分析,发现梁武帝萧衍年轻时(萧齐时期),玩权力斗争确实有一套。

  心狠手辣,该跳反就跳反,没有道德负担。

  那是永明年间,年轻的萧衍,是皇子竟陵王萧子良的幕僚,和竟陵王府的七名文士,并称“竟陵八友”。

  后来皇帝萧赜病重,萧子良在宫中侍奉,渐渐昏迷的萧赜自知命不久矣,便要传位....

  传位不在宫里的皇太孙萧昭业?还是就在面前的嫡次子萧子良?

  萧子良的心腹王融,时为中书郎,借助萧子良奉命率侍卫入宫宿卫的机会,调动竟陵王府侍卫封锁皇宫各门(封锁消息),然后矫诏,传位萧子良。

  与此同时,王府幕僚萧衍,扯住临阵退缩的萧子良,不让他离开昏迷的皇帝。

  皇太孙萧昭业得知宫里情况不对,想入宫,却进不去。

  受命辅政的西昌侯萧鸾,带兵护送萧昭业入宫,禁军见萧鸾来了,立场动摇。

  关键时刻,萧子良这边,唯一有带兵经验的萧衍跳反,导致竟陵王府侍卫丧了胆气,没能挡住萧鸾。

  萧子良放弃夺位,萧昭业即位。

  冲锋在前的王融,自然没有好下场,萧子良被架空后也郁郁而终。

  而萧衍,居然摇身一变,成了萧鸾的左臂右膀。

  成了萧鸾“叔夺侄位”的马前卒,成了萧鸾屠杀武帝子孙的帮凶,步步高升。

  这是怎么回事?

  按照梁国“官方说法”,这是为了报仇:萧衍的父亲萧顺之,其实不是病死,是被齐武帝萧赜害死的。

  所以萧衍当初,不是真心助萧子良夺位,就是一心一意要报仇(对付仇人之子)。

  后来,萧鸾去世,其子萧宝卷即位,萧衍起兵讨伐萧宝卷,又废杀傀儡皇帝萧宝融,取而代之...

  这又是怎么个说法?

  这是天命。

  张铤给李笠分析梁武帝年轻时的仕途经历,不是想说梁武帝良心有多坏,而是让李笠明白,这位中年后开始信佛的菩萨皇帝,年轻时真是人杰。

  抓住每一个机会,一步步向上爬,最后,顺应天命,登顶成功。

  “父亲为齐武帝所害”的说法,无非是为了掩饰背叛萧子良(所谓仇人之子)的行为。

  年轻的萧衍,在关键时刻,真是每一步都在向前走,毫不犹豫。

  齐武帝驾崩之际,见府主萧子良有机会登顶,赶紧撺掇。

  结果见事情不妙,权衡利弊,立刻临阵倒戈,都不带犹豫的。

  投了新主,为表忠心,愿为马前卒,干脏活。

  于是又得新主信任,这可不简单。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