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胜算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响,如同画圆,这样威力才大。”

  “这是不对的,棍子作为长兵,和矛一般,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攻击方式,是直来直去。”

  “搭配步伐进退,以及滑把技艺,实现攻击距离忽长忽短,并且快速切换。”

  “你们有一种错觉,认为在狭窄巷子里,短兵比长兵好用,这错觉是致命的。”

  “因为巷道直来直去,其实并未对长兵的使用造成太多困扰。”

  “譬如矛,战阵之上,长矛兵就只能用矛向前刺、戳、搅,以及举起矛,向下拍、砸,为什么?因为左右都是人,没法把长矛舞起来。”

  “人也没法左右动,只能前后挪。”

  王六郎瞪大眼睛:“啊?那这里,那这里,其实和战阵上一般...无法左右挪,只能前进或后退...”

  “很聪明嘛,一点就通...”韩熙笑起来,其他见习侍卫若有所思,便说出原因:

  巷道对长兵的限制,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

  巷道限制的,主要是人的活动范围,因为人在巷道里无法大幅左右移动,只能前进或后退。

  如此一来,增加了短兵的劣势。

  长兵的主要攻击方式之一,为直来直去,持长兵者可以不左右游走,只需前进、后退,在巷道里作战游刃有余。

  短兵作战需要游走,对抗长兵时尤其如此,然而在巷道里,无法游走。

  面对长兵的进攻,持短兵者想躲都不好躲,自己只能不断“忽高忽低”,硬着头皮向前冲。

  即便手持盾牌,防得住头也防不住脚,更何况对手还可以后退,保持双方距离,形成单方面攻击优势。

  对付长兵,持短兵者即便有盾牌都难受,没盾牌,还想在巷道以短兵破长兵,送命的几率极高。

  如此一来,所谓的“狭窄地形,短兵游刃有余,胜算较高”根本不成立。

  韩熙这么一解释,见习侍卫们恍然大悟:难怪彭城公府的侍卫们,必配一根齐眉棍,每日练习棍术。

  韩熙又说:“但是,在树林里却不一样,因为人可以左右移动,甚至借助树干为掩护,这种时候,长兵才是真的处于劣势。”

  “同理,在走廊的廊柱之间,短兵能够借助复杂地形,和长兵周旋,甚至反杀。”

  “所谓复杂地形长兵受限,得看是什么地形,若这种地形只限制了长兵发挥,却无法限制人左右移动,你们才能笑眯眯拎着刀去砍人。”

  李笠听到这里,转身离去。

  按“正常逻辑”,巷道这种狭长地形里,长短兵对抗,似乎短兵有优势,因为长兵施展不开嘛!

  然而这是错觉,巷道主要限制人的活动范围。

  长兵在巷道,反倒优势不减,当然,前提是使用者技战术水平过关。

  没有经验的人,会因为错觉选择以短兵在巷道和持长兵敌人交手,结果就是极大概率“扑街”。

  兵击上的致命错误,会让一个人丧命,而战略上的致命错误,足以让一方势力满盘皆输。

  鄱阳王一方,大概是觉得局势在自己掌握之中,感觉良好,于是放心的让世子率军南征。

  但这个良好的感觉,现在看来是错觉。

  鄱阳王萧范被对手直接“爆头”,结果鄱阳王的弟弟们都是草包,扛不起大梁,佐官们也不知在干什么,怕不是想着自保。

  世子萧范远在岭表,天远地远,短时间内根本就赶不回来,“团队”群龙无首,应对无力,眼见着就要被人分化、逐个击破。

  按正常逻辑来看,鄱阳王一方输定了,而是惨败,其对手,在这一次交锋中,若无外人插手,胜算将近十成。

  张铤一开始也这么认为。

  然而,这也是错觉。

  这种错觉,类似巷道交战用短兵有优势的错觉,忽略了“活动范围”这个关键因素。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