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6、修下戏曲的BUG_穿到明朝考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辛苦苦在这儿排着长队,那个书生下来说几句话,就能带着几大车的人先进?

  县里请来的老皂役和当地里甲维持秩序,将他们客客气气地劝住,两个检票的伙计陪着笑说:“那些是从国学请来评诗的评委,不是客人。咱们晚上除了要评三国第一美人儿,还要评第一美人诗呢。这评诗的人进不去,一晚上评不出诗作高下,不得少个热闹看了?”

  还要当众评诗?不是当票投进去一计数就算了?

  这可是风雅的热闹。那些题了诗的书生们先就不闹了,只是不大放心他们的学问,拐弯抹角儿地问那些评委是什么人。不投诗笺票的却不耐烦地说:“那诗有什么好的,之乎者也的,谁听的懂啊。”

  伙计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那诗可不是单念着听的,还要请人配了曲子清唱,岂有没意思的道理?”

  念诗没意思,听曲儿哪能没意思?这两天可有好几处戏曲班子、妓·女家都说受了他家的请,要给他家站台、唱曲子,说的都还似十分荣耀的,这又如何叫他们这些常往来的客人不对这场大会暗生兴趣?

  何况从这园子外围就能看的画上佳人,听的风中清曲,都是寻常少见的。就是不在意谁是那画里第一美人儿的,也叫这场热闹勾得愿意花些银子来看看。

  待排队进了园子,热闹就更多了。

  园子里花木茏葱,沿路安排了许多家小吃摊子,冷的浆水、奶茶、蒸烤点心、冰碗、鲜果、酥酪、油酥泡螺,热的有汤面、馒头、烧饼、蒸饺儿、羊杂汤……家家都用大桶盛着净水,家什洗得闪闪发亮,脏水也有专人提走,连地面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叫人累了就能歇下。

  还有雇来的当地觅汉穿梭人群间,提着小篮送凉水,凡是进来的客人都白给一竹筒井水镇得凉凉的栀子、茉莉糖水,免得他们转的口渴。

  四面花圃里开着当季的鲜花,间植其间的树木上都缠着细绳,高高挂着灯笼。花圃间大片的空场里搭了四座彩棚,棚上糊着彩纸丝帛装饰,里面建成个小小的展馆,每个展馆里各写一位美人的故事,唯有江东二乔共占一座展馆。

  展馆外有人卖貂蝉吃过的酥酪,甄氏睡过的玉石凉枕,二乔爱用的栀子子花香皂,孙夫人带过的排草梳……买东西就送编得精致的小提篮,叫客人不致于两手拿不下。

  进了彩棚展馆里,更跟进了现代的纪念馆一样:进门先见着一墙的大头像、半身像、单人像,画像旁张挂着写有她们故事的传说大幅字纸。棚子中央摆着小杌,杌上用漆盘托着和这些传说中美人相关的物品——当然不是外头那种纪念品,而是精致的三国故事磁瓶、画像、铜塑、木雕。

  每个画棚里还请的一两个女妓或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