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七二章 天不佑大汉_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时期的一个大郡差不多。比如人口众多的南阳郡,在最繁华的时期,一郡便有四百多万人。而魏国在建立初期,也就四五百万人口。

  按照杜佑《通典》里的记载,蜀国在刘禅登基时。人口是九十万,到了蜀国灭亡时,人口增长到九十四万,这一年平定蜀国的魏国将魏蜀人口加在一起,华夏的北方加上四川,一共是五百三十七万人。而《晋书》里记载,吴国在蜀国灭亡时的人口,有两百三十万。这样加起来,华夏的总人口也不超过八百万。这还是后三国时代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后,长期恢fù人口所达到的数字。

  刘和记得,三国时期华夏人口的下降幅度之大,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在三国之后,华夏人口下降最快的时期,也就是宋末元初。当时的蒙古人,从东面一口气杀到西面,消灭了世界上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口,而华夏人口也下降了百分之四十左右,这已经算得上近千年来华夏最大规模的一次灾难,但与汉末三国时代的惨景相比,依然是“小巫见大巫”。

  谈起汉末至三国时期的人口锐减,原因可以总结出很多,比如从黄巾起义开始的全国性内部混战。当时的黄巾起义,采取的是各地同时举事的策略,从一爆发就是全面的国内战争,战火几乎蔓延到了整个大汉。

  又比如东汉末年各地崛起的军阀们,都是漠视民力、滥杀无辜的刽子手。权臣董卓在把持朝政后,采取的是残暴压榨的统治政策,为了扩充军力更是不断抓取壮丁,导zhì司隶地区的百姓大量逃亡。当时北方的各路军阀,喜欢拿老百姓来做挡箭牌,在攻城掠地时,经常抓无辜的百姓当做“人肉盾牌”挡在部队前面,阻挡敌人的进攻。

  在刘和没有重生的那个时空当中,刘虞是位忠厚仁慈的长者,他明明知道公孙瓒有不臣之心,但却没有大肆在北方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军队。而当刘虞匆匆发起对公孙瓒的讨伐之战时,他还要求麾下士兵要爱惜百姓的房屋,不许焚烧城池,结果对上了拿着百姓充当“肉盾”的公孙瓒这种赖皮,然后被公孙瓒轻松逆袭,最终丢了性命。

  实际上,当时刘虞主政的幽州,因为很好地控zhì了民乱和边患,在黄巾大乱时吸引了上百万人口到来,如果刘虞想要“暴兵”,随便就能召到十几万人,而有了这十几万大军,对付公孙瓒和立足渤海未稳的袁绍等人,完全可以是碾压。

  刘虞当时的做法,无疑不是一个合格的军阀,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一味的爱惜民力,保护人口,最终就是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肥羊,在没有自保能力的情况下,白白便宜了公孙瓒和袁绍。当时袁绍吞并了幽州和冀州之后,军队数量暴涨,一度达到四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