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2章 O2O(一)_重生之激荡年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永远不是那个‘危’,即使温晓光猜也能猜到,他们想的应该是那个‘机’吧。

  O2O就是这个‘机’。

  因为他忽然发现,集团旗下的很多商铺场景正好对应于它的内涵。

  “……好多人和我讨论过这件事,我自己认为大多数都过于乐观。”温晓光不会藏拙,也不会故意误导,都是聪明人做这种事不仅无聊而且还损害自身,怎么想就怎么说,“就像现在资本市场对移动互联网的态度一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BAT都太让人眼红了?”

  “嗨。”老人家摆摆手,轻松道出本质,“没什么为什么,都想赚钱嘛。当然也和现在的环境有关系,没多少机会还留着了,忽然间蹦出一个你,那不投你投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确是机会不多了。世界范围内都有这个现象,即越是传统的领域普通人越是难以有所成就。

  你说汽车、石油、房地产这一类,你怎么白手起家?

  即便是卖个饮料矿泉水,也搞不过先起来的人。

  只有新兴行业才会产生新富,才能大量造福,前十年是互联网,眼下是移动互联网。

  温晓光不可置否,“但是这种过度乐观给了我们比较大的压力,过分的期待在与现实碰撞时会很疼的。包括王总你讲的O2O,微拓现在也非常谨慎,只有在用户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的领域,我们才会下注。”

  这个非常高的频率就是衣食住行。

  不过王总还是问他:“那么我们公司里的百货、影视、酒店这些呢?都是可以从线上直通到线下的。”

  温晓光也不知道咋说,说重了打击人家积极性了,转而问道:“王总是想试试电子商务吗?是真的觉得这儿有万达的机会,还是说是因为这两年电子商务搞的过火?”

  团购、直销、特卖……这两年越来越火的电商网站的确是驯化了消费者,如今在网上购物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主流行为模式。

  这对需要人流量的万达广场是个巨大的危害。

  温晓光问的问题也直戳内心。

  足够优秀的经验丰富的企业家都知道,企业被迫采取的行为往往不会有特别好的效果,越大的公司越是如此,因为大船掉头太难了。

  然而还是会不断有人重蹈覆辙,理由也很简单。

  “我总得想办法应对吧。”王总道出自己的想法,“而且我觉得我们的线下场景非常丰富,可以尝试。”

  “尝试是可以的,我想王总的意思大概是将商场搬到手机上,放置在app里,这样用户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是不是?”

  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这样想,反正思考了一下点头,“这个想法很不错。”

  温晓光内心掠过一阵省略号,“王总,我们现在理解的O2O本质是连接需求,但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讨好用户很难,价格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