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28章 家祭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么这样的灾荒,就不会让朝廷这么的措手不及。同时,也是这次的灾情之重,让朝廷意识到了迁都的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如今宰相们已经在商议,加紧营建新都,同时待灾后,要在天下各道,尤其是长江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沿线,建立大型转运粮仓、存储粮仓,而且地方上也要把义仓和社仓规范化,正式化,让仓中有粮,同时还要做到一旦地方再有灾情,这些重要交通线上的粮仓,就能立即转运粮食,开仓放粮。

  在这个时代,很多时候一些地方性小面积灾害,也一样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性,关键就在于粮食调配不力,加上一有灾,粮商富户们就囤粮,反而加剧粮荒饥荒。

  现在宰相们就在商议,要出台一道法规,规定在遇灾荒之后,地方上救济的一套紧急救援制度,可以免于层层上报等待批复,以浪费时间。同时,这个法规里,还包含一条特别规定,就是当地方遇大灾之后,对于粮食市场的全面控制,比如官府征购粮食,粮价限价,定量供给等等,有了这些具体的章程之后,就能大大降低灾害的危害性。

  回到府中。

  七娘和崔莺莺她们一群女人,早就准备好了在家祠祭祀的祭品。

  家里的祭品准备的更加的丰盛,整头牛整只猪整个羊,还有整鸡整鸭整鹅以及好几条大鱼。就差整几只骆驼、黑熊什么的了,但驼峰、熊掌还真有。

  皇家祭祀估计都也就这样了。

  对于如此丰富的祭品,李超倒没什么意见。

  中国人向来重视这些,哪怕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了,可如果父母去世,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借钱买副好棺木,然后还得请来吹鼓,要摆席,请四邻乡亲、亲戚朋友等过来的。

  可以说,白喜事和红喜事一样的重要。

  祭祖,也一样的很神圣隆重。

  皇帝会修太庙,一般大户人家也修家祠,地方上的土豪们也要全族集资修个宗祠。而一般人家,再穷,也会弄块地方,弄个供桌,摆上家里的祖先牌位。

  不论贫富,家里的祖先牌位都只供五代,最早的一位祖先,然后就是新去世的四代祖先,中间的则不放。每过一代,则把前一位撤下,添一位上去。

  现在李家供的,就是老爹这家族的开基公老祖宗,然后是李老枪的父、祖、曾祖、高祖,然后再往上就是鼻祖,至于高祖往上的天祖、列祖、太祖、远祖这些,不在供桌上。

  尸位素餐的,只有那五位。

  当然,若是有一天老爹也挂了,那么李超就会把老爹的牌位放上去,然后把老爹的高祖牌位撤下来。这样,就一直是五代。

  祭品虽是女人们准备的,但祖祠她们却是不能进的,就好比老爹给李家修的族谱,上面女人们就连名字都没资格留下,只记录一个某某氏。比如崔莺莺,上面只写着武德四年,清河崔氏郑州房第五房崔氏嫡女下嫁云云。

  后来李超看了,觉得这样不好。跟老爹商议了许久,才又新修了一个族谱,在上面也把崔莺莺的名字排行等信息也录上去了,刚出生的夏花娘也录上了族谱。

  只不过家祠里她们依然不能进。

  去年祭祀的只有李超和老爹,今年则多了好些人。

  李超的小兄弟,还有李超的五子二女。

  崔莺莺抱着儿子,跟着李超的身后,很是紧张。按规矩,女人不能进家祠,但李超让崔莺莺她们抱着儿女祭祀祖先,得以也进来。

  进入家祠,她们觉得万分荣幸,神圣的不得了。

  倒是几个小家伙,一个个好奇的东张西望。

  老爹带着大家跪下,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先上香,跪拜。

  “感谢列祖列宗保佑,过去一年,李家平平安安,而且开枝散叶,新添一子五孙二孙女,长孙超妻和妾也又有孕在身,咱们李家终于又是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了!”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