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83章 石见银山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超现在分了不少田地出去,那些归附土著都给他们授了田,其实就是把他们原来世代拥有的地,再划给他们,但要登记入册,然后将他们的户籍也登记,这样他们就成了吕宋王国的编户齐民,要纳税,要服役。

  张超在吕宋,实行的是朝廷一体的两税制。

  不抑兼并,摊丁入亩,可以以钱代役。

  但做为新开拓的土地,要吸引人过来,自然得有优惠条件,比如来了就分田授地,头几年免税等等。

  张超免起税来是一点不心疼的,那些汉移民过来,田地免十年税赋。土著的田地,也给他们免五年。

  张超不缺钱,而且通过工商这方面的税收,比靠收田赋高的多。另一方面,张超自己也经营农庄,经营各种作坊,甚至建房子出租。

  更何况,张超仅是开采黄金和铸币,一年就能有千万贯的收入呢。

  不过钱还是没人嫌多的。

  今天张超把儿子叫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准备带上儿子去抢钱。

  “出兵倭国?”

  张璟听了父亲的话,惊讶出声。

  “要打倭国也应当是朝廷出兵吧,虽然那倭王无礼,可也轮不到我们去教训啊。”张璟也听说了上次高表仁出使倭国的事情。

  “当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可以做为我们出兵的理由。我真正要出兵倭国,是因为我的人在倭国发现了两个大矿山。”

  “什么矿山?不会是金矿吧?”

  张超摇头。

  “一座是银矿一座是铜矿。”

  “银矿和铜山?”

  张璟还以为是金矿,毕竟黄金贵重。而如果仅是银矿和铜矿,就跑去倭国,不太划算吧。

  “这可不是小矿山,那银矿叫石见银山,而铜矿叫别子铜山,其储量非常惊人。你知道以我们掌握的新式开采炼银法,一年能从那里开采到多少银子吗?”

  “多少?”

  张超笑着道,“你可以猜猜。”

  “十万两?”

  “不止,如果只是十万两,哪值得我如此兴师动众。”

  “二十万,不,五十万两?”

  “再往高了猜。”

  “难道是一百万两?”

  “哈哈哈,你也太低估了石见银山的储量和我们家的技术了。以我们的技术,加上银山的储量,我们一年能轻松从石见银山得银五百万两之巨。”

  “当然,要用我们的新技术,就必须得用煤。用木炭是不行的,如果煤跟不上,会大大制约我们的采银量。但就算前期开采的少些,一年百万两还是不成问题的。”

  一枚银币,含银八钱八,价值四贯铜钱。

  一百万两银,铸成币,那就是近五百万贯钱了。如果一年开采五百万两,那得是两千多万贯价值。

  “父亲,那石见银山能开采多久?”

  “开个两三百年不成问题。而且石见银山不止有银,还有黄铜、铁、铅等矿产。”

  张璟听的都大为心动。

  “爹,这个石见银山在哪,我回头就组织人马去抢。”

  石见银山在倭国本州岛的东北端,与九州岛隔海相望,在本州岛的地理上,属于中国地区。

  倭国这些年不断向中原派出使者,还派出留学生留学大唐,这些人回到倭国后,把大唐的先进制度、思想、律法等带回。

  现如今倭国也开始改革,他们将倭国设为五畿七道,京畿区域里的五国为五畿,而京畿之外的其它领地则仿大唐,共分七道。

  另外,将诸道下的令制国,都授以州名。每个令制国,也是一个州。

  石见银山,就是在山**的石州石见国。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