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27章最大的叶子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位将军加强军备……还有……』

  斐潜的声音低了下去。

  荀攸的面色也是越发的凝重起来。

  又是过了一会儿,荀攸才从节堂之中告辞了出来,然后面色如常的回到了尚书台,将斐潜的命令有条不紊的发了出去,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有最为熟悉荀攸的小吏才能察觉到荀攸批阅一般的普通行文的速度似乎加快了……

  斐潜他自己,则是在节堂之中思索起来。

  他虽然不需要批改大量的行文,但他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样也不少,也同样不轻松。

  一个社会朝着新的方向奔去的时候,其实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可能并没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潜移默化的改变。

  随波逐流,可能是大多数的人的一个状态。

  即便是在生活当中遇到了很多的不顺心,不如意,就算是要抱怨,要吐槽的时候,也可能仅仅只是在网络上换了个名字之后,才敢骂一骂,而在现实之中忍气吞声。

  这种习惯,不仅是华夏有,国外也是一样。

  其实归咎起来,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发声和沟通的渠道。

  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下对上的渠道。

  就像是斐潜推行的一系列的官僚体制改革一样,其实更多的是上对下的,而下对上的,基本没有。因此如果说斐潜的考核体系,不能和最基层的百姓愿望贴合,不能体现出民众的需求,那么这些所谓的考核标准,考核手段,基本上都等同于无效。

  地方志,就是斐潜偷偷扔到了棋盘之上的暗子。

  荀攸和阚泽认为地方志不过是地方上的监督吏员的手段,但是对于斐潜来说,地方志还有另外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方志是由地方上的人编撰而写的,而不是朝堂的人。

  因此这个地方志,就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下对上的意思,虽然说并不是十分的完备,也不可能说立刻就做得很好,能有及时的反馈,但是对于朝堂推行的各项举措,派遣的各种官吏来说,无疑也能算是一个从下而上的沟通渠道。

  斐潜更想要用这种方式,推进地方上的民智开化,别的不说,至少要有点记性罢!

  上一个官吏好不好,别管用比较直白的,或是比较隐晦的方式都行,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不至于下一次还被同样的手段耍,被同样的方法骗,摔倒在同一个粪坑之中,吃亏在同一口翔之下。

  上古之民,不就是因为有了文字的传承,才慢慢的得到了更多的经验,有了更多的学识么?

  普通的民众,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被贵族骗,贵族说下贱的泥腿子,普通百姓不懂啊,就哦哦哦。

  有人跳了起来大声疾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百姓热泪盈眶,『好好!可算是有人说出来了!』

  可是后来呢?

  过一阵,就没人记得了。

  现在大汉又有这个说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