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4章 李璋随军_一世富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情紧急,朝廷本想让徐平等人年前即赴陕西,然而诸事纷扰,等到年后,还是没有出发。年节的各种庆祝活动刚过,赵祯又把徐平召进宫里。

  赐了座,赵祯道:“候过了上元节,你们三路帅臣便就赶去陕西,你行装备好没有?”

  徐平恭声答道:“回陛下,年前就已置办整齐,只等军中齐备,便就出发。”

  赵祯点了点头,过了一会问道:“帅府所属的幕职官,我看奏章你并没有举辟完全。”

  “京城与陕西远隔万里,幕职最好有能熟悉边事的,只好等到那里再补齐。”

  赵祯又问:“机宜字与主帅最亲密,以往帅臣多用子弟,你家里好像没有什么人选?”

  既然这么问了,徐平知道赵祯要给自己塞人,忙道:“陛下说得不错,机宜并未辟人。”

  “哦——”赵祯点了点头,“你看李璋如何?他与你自小一起长大,便如亲兄弟般。机宜字掌军中机密,要用自己最亲近的人,官员中貌似就他最合适?”

  徐平笑道:“臣也是这样想!不过一是怕陛下舍不得放人,再一个李璋的官职已高,做机宜有些委屈了他,是以一直犹豫不定。”

  “为朝廷效力,如何能够在意官职高低!只要能够立下些少功劳,朝廷必不吝封赏!”

  赵祯说得大意凛然,徐平不由有些想笑。明明是赵祯想让李璋跟着自己去西北,捞些军功在身上,以后升他的官免了朝臣的许多闲话。话说出口,却变得公事公办的样子。

  只有徐平才让赵祯放心,换了别的帅臣,不管是哪一个,赵祯都不放心让李璋跟着去那里。战场上不是开玩笑的,刀枪无眼,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把小命交待在那里。就是不直接上战阵,一直待在帅司里,如果战事不力,也免不了受牵连。不管哪种意外,都是赵祯不能接受的。这宝贝表弟这些年一直跟在他的身边,看着成长起来,不想出一点闪失。

  最初的几年,朝廷规划的就是防守,并不去进攻党项。经略安抚使,官名的本意就是管理自己境内的地方,沿边招讨使才有进取的意思,也仅仅限于沿边。用这样的官名,本来就说明了朝廷现在的党项攻略,仅限于防御元昊的进攻。

  安抚使源远流长,到了唐朝更是大量设置安抚大使,但都是因事而设,事毕则罢。入宋之后,张齐贤在真宗时首先以经略安抚使统兵,是这一官职成为帅臣的源头。但因为与武将的都署司关系难以协调,很短的时间张齐贤就被罢职。此次因为党项反叛在陕西路设帅臣,是真正开始以官统兵。朝廷也是不得已,武将中实在挑不出人来。而且太宗真宗年间用武将当帅臣,仗打得相当窝囊,惟一有点样子的澶州之战,指挥的还是寇准这个官。臣统兵跟崇抑武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