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记忆中八十年代背景》_乔家的儿女之我是堂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

  中国内地与香港中原电影公司首度合作拍摄的功夫影片《少林寺》,历时二年,可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该片不但云集了上百位武术高手,而且也是第一次将真正的少林古寺搬上银幕。

  这部经典的功夫影片1982年在中国内地、香港、韩国公映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大陆的电影票价还是一角钱一张的时代里,创下了上亿的票房神话。一夜之间,主演李连杰的名字也家喻户晓。此时不满20岁的他在该片中充分展示了精湛的武艺才华,拳术、刀枪棍棒、软器械,尽数施展,令人大开眼界。

  《少林寺》使李连杰成为幸运儿,他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的又一颗闪亮的中国功夫明星。

  人们对李连杰版《少林寺》情有独钟,一是看到了一种真正的娱乐化的电影,而另一方面就是李连杰不着表演痕迹的武打真功夫,加之神秘的寺院古塔,清丽怡人的风景,出神入化的武术架势,使影片已经到了想不成功都不可能的境界。

  《少林寺》的放映当时轰动了全中国,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功夫热,甚至有很多的青少年去少林寺拜师学艺,更引发了青少年是否应该看武侠电影的讨论。

  琼瑶征服了少男少女

  1986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电视剧《几度夕阳红》开播。琼瑶开始在内地势如破竹。随即,《烟雨濛濛》、《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电视剧相继登场,都无一例外地获得了热烈反响。

  有人认为,“琼瑶热”,表明百姓的口味发生了变化。一段时间,社会上流行所谓寻找男子汉,但人们不久发现,一些成熟的、有头脑的“大女人”们,固然需要寻找男子汉,但对芸芸众生的诸如女小市民,女青工、女中学生、低年级大学女生一类的“小女子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并不是什么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是那种你侬我侬、卿卿我我、情意绵绵的大少爷、小帅哥或文弱酸书生们。琼瑶,正好迎合了“小女子们”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度过饭后茶余的精神需求。

  “琼瑶热”所产生的再次“非男子汉化”在满足部分女性的精神需要后,不久又逐渐降温。直到数年后赵薇的“小燕子”横空出世。

  有人看不惯“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是80年代一开始的大众偶像之一。1980年,全国许乡刊物争相刊登北岛、舒婷等诗人的作品。

  北岛的《回答》,标志春“朦胧诗”时代的开始: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1980年8月,作家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文章把这些诗贬称为“朦胧诗”,“朦胧诗”的称法因此而来。

  舒婷是“朦胧派”诗人中幸运时一个。她拥有数量最多的读者。《致橡树》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