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1章:司马八达(上)_三国视频君:开局盘点十大猛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司马八达”的老大,司马朗才能确实不及老二司马仲达,但品行却在司马懿之上,作为长兄无疑十分合格。

  “司马八达”只是因为他们的字号而已,或许因为家教严格,再加上家学渊源,能力不至于太平庸,但因为早卒等原因,真正留下事迹的也就是最年长的三兄弟。

  司马懿自不必说,这可是后三国时代的主角之一,与诸葛武侯相争了大半辈子,相互成就了彼此。

  而司马孚成绩也不小,虽然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但他性格十分谨慎,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引退,更未直接参与司马氏废立魏帝的谋划,至死仍以魏臣自称,忠心为人所称道。

  司马孚性格温厚廉让,以贞白自立,不与他人结怨,还博涉经史,汉末动乱时,与兄弟在迁徙途中,仍不忘读书自学。

  陈留人殷武,海内闻名,曾获罪被流放,司马孚前去探望他,与他同住同食,被时人称颂。

  魏陈思王曹植很有才华,清选官属,以司马孚为文学掾,曹植恃才放旷,司马孚总是诚恳地劝谏他,曹植开始并不接受意见,而后却能向他道歉。

  后来,司马孚又升为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司马孚劝谏太子曹丕节哀,与尚书和洽等整顿秩序,准备丧事,共同拥护曹丕继位,不久代汉称帝,是为魏文帝。

  当时,曹丕选拔侍中、常侍等官,多用左右亲近之人,司马孚劝谏,于是更改人选。

  司马孚转任中书郎、给事常侍,宿省内,除黄门侍郎,加骑都尉。

  公元221年,刘备伐吴,孙权向魏称臣,许诺送来儿子作人质,送回俘虏于禁,但很久没有到达。

  曹丕疑惑,询问司马孚,司马孚建议不要紧逼,而是准备部队,静观其变。

  后来于禁到达,只是因为路上得病而有所耽搁,而孙权的儿子终究没有送来。

  曹丕率军到达长江岸边,责问吴国违背诺言,于是魏、吴关系恶化,吴国停止进贡。

  之后,司马孚外放为河内典农,赐爵关内侯,又转任转清河太守。

  司马孚在曹丕时代也和辛毗观点相同,反对伐吴,主张休养生息。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继位,任命司马孚为度支尚书,度支尚书为魏文帝曹丕时开始设置,掌管国家财政。

  司马孚认为要擒敌获胜,应该先有准备,每次诸葛亮入侵关中地区,边境的士兵不能抵挡,需要调集中央军队奔赴战场,仓猝间总是来不及准备,应该预先选出步骑二万部队,分为两部,以作交战之用。

  他又建议关中地区连年交战,粮食物资储备不足,应该从冀州调集农夫五千人屯于上邽,秋冬训练,春夏屯田。

  这些建议都被魏明帝采纳,于是关中物资充实,对待蜀国的进攻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