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8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大明枭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远,”汤显祖站起身,“我完全领会你的意思了。所以请包涵,我想我不能接受你的提议,朱先生也很难接受。”

  他并没有听从小玉的建议,仍是秉承一贯的执拗作风。汤显祖和小玉走后,喜庆小声告诉他,真相被人故意隐瞒了。显然,南直隶的“开源节流”行动,锦衣卫就算调查出单单一个知府衙门就能节省出一百万两白银的开支,而这些官员却把消息压了下来,不仅如此,还额外增设了很多官职。喜庆问于可远为什么。“他们不愿意节省。”

  于可远略有些无奈,“叫南直隶府尹去裁减冗员,不就相当于明白告诉他们,不准再贪吗?”

  喜庆问这事是不是真的。于可远说他不知道,但如果真是这样,他并不会感到惊讶。晚些天,汤显祖和朱彦有过一次交谈。汤显祖在这次会面后写了一份日录,后来汤显祖入狱时,曾有人发现了这份日录。----------从于可远那出来,我便借助自己在书院的号召力,全力调查书院所有差使的情况,审查结果出来后,这日的巳时一刻,我找朱先生谈书院节省三十万两白银的事。朱先生很惊讶。我也十分惊讶,并强调了从未想过审查结果会是这样,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我有时候显得天真。我,当然全都知道。我惊讶的只是书院管理层面存在如此大的漏洞,王正宪先生为何从来不曾过问。毕竟东流书院的很大一部分开支,是由“新建伯”这一世袭罔替的爵位支撑的,一旦泄露出去,极有可能导致户部减少拨给我们的预算。我觉得这件事应该慎重对待,让朱先生对此有更充分的了解,相谈时,我发现朱先生十分忧愁。我侧面询问了为什么,他表示真心希望书院能节约开支,但似乎有些异想天开。在诸位先生没有提出“节源开流”之前,没有人会让书院节省出三十万两白银。假设我们真这样做?假设仆役、书童、先生乃至学生都开始“竭尽所能”地节约呢?我随即辨称节源开流绝对没有错误,这进一步显露出了我的无知和盲目,也让我清楚,不仅是在读书方面,连处理这样的事务上,我和于可远仍然有着极大的差距。朱先生不厌其烦地向我阐明严酷的现实:首先,仆役和书童并非长久的生计,他们来了又走,平均办差时间不到一年。其次,不管先生们有着怎样的激烈反应,为确保学子们的学业成绩,我们都该责无旁贷地向朝廷和王先生争取更多的银子。再次,必须允许先生们反应激烈。先生就喜欢激烈,喜欢攀比,他们需要活力——这是体现他们异于常人的教书天赋的替代品。最重要的一点,认为东流书院的教书先生皆是王正宪先生一人签订契约,所以就必须遵照王先生要求的每一件事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