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章 土地兼并_大明枭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张居正赵云安和俞咨皋看完,那群太监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为首的太监声音透着尖锐的冷意,“这份考卷,应该排掉。”

  剩下的太监们深以为然地点着头。其实,按理来说太监们不应该管这个事情。但遵循旧例,无论县考、府考还是院考,乃至乡试和会试,凡是考中的,考卷皆要誊抄一份送往京里,供百官审阅。这审阅,会审阅出不少问题,在过去并非没有发生。嘉靖三十四年福建的一次院试,拔得头名的考生试卷被送往京里,百官阅览后无不大惊,因为这名考生竟在考卷中针砭“大礼仪”!言语之中更有指责皇上的意思。当时不仅福建巡抚被革职,连着负责监督主考官的那批太监皆被处死。于可远这篇文章虽然不比那考生如此露骨,仅是隐晦提及,但太监们还是不想冒这个险。张居正他们早就认出这是于可远的考卷,就算没有认出,这样一篇八股文,也足够拔得头筹,怎会同意太监们的提议?张居正问道:“公公,是这篇文章有涂抹吗?”

  那太监:“自然没有。”

  张居正:“行文措辞也无疏漏,开篇点题,结构严谨,且列举适宜,起讲后的第一股和第二股有原因性的说明,从‘百姓既足,君何为而独贫乎’一句,可以看出考生将关注的重点转向现实,增强了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审题、构思和写作上都挑不出毛病,公公觉得这篇该排掉,是何原因呢?”

  那太监怎会不知张居正是装聋作哑,便直接指给他道:“这句,‘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还有这句,‘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这句,‘我尝不忍此,愿见井地平’,这些和题目有什么相干?张大人不觉得这位考生,在暗示什么吗?”

  “公公多虑了。”

  张居正轻声一笑,“这位考生另辟蹊径,从藏富于民的角度出发,不仅有理,而且有据,详细论证了如何使财富藏于民众,远比其他考生一味空谈要好,至于暗示,我倒是没看出什么。”

  “是吗?”

  那太监声音带着几分嘲弄,“大人对这篇考卷如此推崇,莫非是认出笔迹,知道这考生的身份?”

  张居正正色道:“姑且不论这是何人所写,我既然当着主考官,便要对考生负责,这篇八股文不仅可以入案,还要得高分。公公您有监督之权,却不能决定考卷的去留,您对我的决议若有质疑,尽可向通政使司参我。”

  说完,张居正直接将考卷放在了入案的一撮。这是今科济南府府试入案的第一张考卷。太监们脸色已经难看得很。张居正背靠着裕王,他们哪里敢向通政使司参奏,这时候便只能寄希望于将来府考结束,考卷呈到京里时,不会有人来看这份考卷。临近傍晚,府试的首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