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章 半路折返,新的官场_大明枭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错,这会儿恐怕已经是嘉靖四十一年四月初八的凌晨了。于可远难掩喜色。他刚从济南府回到东阿县的老家,最后一场公审结束时,左宝才和季黎便被关进囚车,押送往北京城了。轰轰烈烈的山东通倭大案落下帷幕,几多欢喜几多愁,唯独于可远,满心都是欢喜,没有愁。就在昨天,俞占鳌带来了六封信。第一封来自胡宗宪,四月二十八日的府试,他将亲自到场,取鸟船完整的制备图纸,顺路保一下于可远的府试。第二封来自张居正,谭纶和张居正即将来任山东,补左宝才和季黎的缺。虽然不清楚朝廷再度掀起什么波澜,但能和张居正近距离接触,这便是天大的喜事。谭纶任山东巡抚也很关键,因为这是嘉靖四十一年,历史上正是这一年,胡宗宪、谭纶、戚继光和俞大猷打赢了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第三封来自林清修,他在信中写到,自己已经成为胡宗宪的幕僚,并拜胡宗宪帐下首席幕僚徐渭为老师,正在学着如何行军打仗,同时为今科的乡试做准备。很显然,是受到徐渭的影响,这位心怀家国的古板书生,决定走以文入武的路子。第四封来自李衮。他更像是拿了起点男主的剧本,一贫如洗,家庭沦丧,从身份最低的生兵蛋子做起,冲锋在战场的第一线,身上的伤痕越来越多,军功也不断铸垒,前些天刚被升为百户,并未受到他父亲李孝先的牵连。第五封来自俞咨皋,山东通倭案结案,他便带着亲兵队离开了山东,赶回浙江驰援抗倭。但临走前,他特意交代了赵云安,由赵云安运作,帮助阿囡在山东织染局尽快掌握创办织坊的各项资质,同时由都指挥使出资,兴办山东第一家官商合营的织坊,开业的日期定在今年七月初一。这大概是俞大猷太眼馋那几套行袍,极力促成了此事。六月院试结束,七月创办织坊,有了童生身份和经济来源,也该和高邦媛完婚了。第六封来自王正宪。他在邹平县试考中第一名,继续在徐元那里读书,已经很难学到更多的东西。王正宪催他尽早赶来平阴县,最好在府试之前。其实这也算是王正宪的一点私心。作为东流书院的学子参加府试,若是成绩不错,自然是东流书院的功劳。“这趟离开,不知道能不能回来,要多久才能回来……”邓氏有些难过。“伯母,这里终究不是于家的根。等可远成了童生,将伯父和可敬的排位请回祖祠,您和阿囡住到我们府上,您若真的怀念这里,那时候我陪您回来看看。”

  高邦媛搀着邓氏的手,轻声抚慰着。“就是,于公子要去平阴县读书,他是不放心您留在东阿的。您可能还不知道,上面最大的两个官被撸下来,山东的知县差不多都被换了,这时正是人心浮躁,哪里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