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 见徐渭,另谋生路?_大明枭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邦媛和阿福扶着邓氏的手下的马车。一众家眷远远站在后面,于可远则往前走,来到高拱他们身后。胡府的大门关着,赵云安走过去站在于可远身旁,站在马车另一侧的戚继光过去叩门。侧门开了一条小缝,有人探出头来:“我们家老爷说过很多次了,谁来也不见!诸位请回吧!”

  戚继光眉头一簇,“还请禀报一声,就说高阁老前来拜访,并不为国事朝政,只是叙叙家常。”

  俞大猷声音喊得很大,“部堂可以不见别人,我们几个总该见吧?你进去通报就是!”

  那人看了一眼街上浩荡的马车,又仔细打量着高拱等人的穿着打扮,知道是非富即贵的,立刻转回头喊了一声,片刻之后,正门开了。于可远本以为胡府的人是知道他们来的,但现在来看,似乎胡府的人没有半分准备,也没有任何周全的待客应对。按理来说,这似乎不太应该?快步从府中迎出来的,是戚继光和俞大猷的老熟人,于可远也听闻过他的名字,历史书中鼎鼎有名之人——徐渭。徐渭的表现……和在军中时不大相同。徐渭,浙江绍兴府山阴人,他有极多的名号,如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回山人、金垒、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等,是明朝中期著名的军事家、戏曲家、文学家和书画家。他最重要的履历,是曾担任胡宗宪的幕僚,林清修便是拜徐渭为老师,得到他的照顾和栽培,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徐渭帮助胡宗宪擒拿徐海、引诱汪直,创下汗马功劳。按照历史推算,后来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下自杀九次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禁七年之后,得到好友张元忭等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林清修望向徐渭,觉得眼前的老师有些陌生。在军中,一草一木、一兵一卒他都熟悉,连一个石块也不会改变放置的位置,桌椅等物从来不会变动,举手投足间,便有那种运筹帷幄、挥斥方遒的潇洒和豪放。但现在,他却畏手畏脚,浑身充满着不适。虽然他的表现依旧淡定自若,身上穿着的那件青色常服规整。但林清修就是明白,他心里一顶不像表面上那样踏实。说不出什么理由,也不需要太多理由,林清修就是明白,并且十分笃定。虽然相处不到一年,但他们师生之间,却有着深厚的感情。徐渭也非常惊讶:“你们可真是……也不事先给个消息。”

  “怎么?徐先生不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就你话最多,嚷嚷那么大声,我在后院都听到了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