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一章至第一百四十五章_这个家业我不要行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科)辉瑞与蓝色小药丸

  秀则盯上的目标,是一家现在几乎人人都听说过的美国公司——辉瑞公司。

  尽管它变得人尽皆知,是从它开发疫苗的时候开始。但这家公司有一种药物,却出名得比这家公司还要早,很多国人也听说过这种药。

  心脏和某方面的血管扩张药——万艾可。

  当然,上面那个是学名,民间俗名则是那个“伟哥”,或者叫“蓝色的小药丸”。

  辉瑞公司在1998年上市这款药前,虽然已经是一个不错的药物研发、生产企业,但要说有多么牛,倒也未必。但“伟哥”的出现,却将辉瑞公司从一个平平无奇的药企,带成了一个跺跺脚美国医药界就要抖三抖的庞然大物。

  但2007时,辉瑞公司陷入到了一连串的危机中,这既包括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股市下跌,也包括公司自身的问题。

  而恰好,辉瑞公司在日本有一个分公司

  尽管日本诸多体制中很多都可以拿来吐槽一番,但日本有一个系统却是值得中国学习的——那便是医药分离体制。

  注意,只是医药分离体制,不是整个医疗系统。

  因为日本的医疗法和药品监管、定价制度,医疗系统和药剂系统相对比较独立,而药品定价方面在世界各国中可以说是做得最好的,而且医保的保障程度也相当到位,颇有些社会主义的味道了。

  只不过高福利所带来的,便是日本政府沉重的债务压力。日本每年借的国债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偿还老国债的利息,再来就是医保支出等。

  而美国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资本主义了——“自由市场,药品由药品生产企业自由定价”。

  美国药品自由定价的结果,便是出了马丁·史克雷利这样的衣冠禽兽——他买断了一款帮艾滋病患者防寄生虫的特效药,然后把药价从13.5美元一粒,提价到750美元一粒。

  当时是2015年,正是美国差一年大选的时候,希拉蕊和川建国在知道这事后,倒是难得地统一了意见:那就是愤怒地、狠狠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对马丁予以了批评。

  没法子,也只能批评而已,因为马丁这么做在美国没有违法,尽管这样做实在是缺德。

  后来,美国以马丁以前的证券欺诈罪起诉了他,想要把他关20个月,并予以一千万美元罚款,并赔偿投资者损失。

  但最牛的事情来了——因为把药品提价,同时故意大放厥词惹了众怒,所以马丁不仅赚了卖药钱,而且还借着公众对医疗界的恶感做空医疗板块,又赚了一大笔金融钱。

  随后马丁就表示,自己的欺诈罪压根不成立——因为他现在可以把当初对投资者允诺的收益交给他们,按照美国法律,只要把钱及时给了,那就不算欺诈,所以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