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三十三章 送上门来的“国字号”_这个家业我不要行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政府宣布要建立特区后,久世秀则就一直期待着能看到政策具体落实的方式。

  只是日本政府宣传完这些后就仿佛没事了一样,除了“督促”北海道地方政府、自治体那边外,其余什么都没有做。

  这在国人看来很扯,但在国外却非常正常。

  一直以来,大政府的好处在国人看来都是理所当然,而对于其中的一些弊病,可能大家也已经习以为常,但这些在世界范围内其实并不普遍,或者说中国的情况才是特殊的。

  日本在二战后,于美国的主导下进行了基层政治制度的改造,而改造的核心就是“地方有权力成立自治政府,区域内住民有权参与自治政府事务处理,以及中央要尊重住民的自治”。

  不过说着好听,但一直到1990年日本泡沫期前,日本事实上都是处于“三分自治、七分统制”的状态下。

  表面上,自治体有权力处理内部事务,但事实上由于中央可以向地方派出“委任事务官”,并且掌握了财政预算的关系,很多事依然都在由中央把控着。

  但90年代后,日本开始了自我改革。

  正所谓“生意不好就整柜台”,既然经济进入了泡沫破灭期,那么大家在休息一下之余,把原本一直以来就觉得有问题的制度也改一改,这当然是可以的。

  中央对地方控制过甚,结果就是中央制定的很多政策都脱离了基层实际,有的时效滞后,有的过于想当然,对当地的经济情况改善并不好。

  同时,由于经常给地方拨款,中央财政也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压力,所以在小泉任内时,日本进行了结构改革。

  关于这个结构改革的具体内容,感兴趣的自取,但从财政角度上说,小泉的做法就是削减公共福利,取消公共财政支出,同时将中央给地方的财政补助和税金三年减少了4万亿円,这被日本人称为“三位一体改革”。

  在地方自治体看来这当然很不公平,因为地方政府承担了94%的卫生费、85%的学校教育费、77%的社会教育费,79%的治安、消防费,还有60%-70%不等的工商费、民生费和土地开发费用,地方政府总支出是中央政府的三倍左右。

  但国税和地税分成的比例却是6:4,也就是在地方承担大部分工作的情况下,大部分收入却都被中央政府拿走了。

  如果说你们中央政府干点人事也就罢了,可偏偏还丑闻不断,政治上也没见你们拿出什么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改善日本经济,凭什么拿那么多?

  就凭那在坦克上用火控电脑看动画片的自卫队官兵?把邻国统统变成敌国的高明外交?抑或是增加了好几次的消费税、离境税?

  尽管对中央政府诸多不满,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补贴减少后,地方上的权力突然又变大了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