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九章 拆弹专家小卿总_重燃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DSP搞出来了,觉得不香了,希望他这边能做个新的更强更好的东西出来,最好又是遥遥领先的。

  华国,从老祖宗起就开始这么认为,除了第一,其他的都是失败。

  后世都在感慨,为什么当初国家对龙芯那么不上心的?

  本质原因就是这个思想。

  DSP这边77个人16个月就做出了世界领先水平的产品,而CPU那边龙芯的狗剩一号,只是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因特尔586的水平,自研架构的方舟一号嵌入式芯片更是连除法都不会计算,这特么的情何以堪?

  当时在做CPU芯片的又不是只有龙芯一家,两只手都数不过来,龙芯能要到支持才是怪事。

  而且,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思潮,还有一个对比便是,程进这边是一个海龟,而龙芯、方舟这边则是泰斗、专家、院士、大批土博,鲜活的事实就是证明了国内科研的不行,一时之间洋墨水越发精贵了起来。

  ……

  卿云在心里叹了口气。

  倒不能说姜上舟目光短浅,这样的无双国士战略眼光之深远,哪怕卿云是个重生者,也不敢在他面前嘚瑟的。

  问题的根源是,半导体产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其系统性和复杂程度,确实不是传统产业可以比拟的。

  它在有其高度商业化一面的同时,还有其繁杂专业化的一面。

  而恰好,只能说华国芯片之路命中该有一劫,遇上了程进这个可以写入世界半导体发展史的顶级老6。

  所有人都被程进那不可思议的16个月‘奇迹’蒙蔽了双眼。

  或者叫做搞得热血沸腾。

  于是纷纷的都飘了。

  姜上舟也不例外。

  而他自己本身也推动了一个奇迹的诞生。

  章汝京以397天的世界记录建厂速度,一举将华国的半导体制程与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4代半,也让姜上舟这个风烛残年中格外珍惜时间的老人,认为程进的速度是完全可能的。

  卿云摇了摇头,缓缓的开了口,“姜老,各种处理器架构平台各有千秋,关键是要用在合适的场合解决具体的特定需求才能发挥最大优势。”

  他耸了耸肩膀,“我当然知道CPU的地位,但是……姜老,CPU在这几种芯片中,市场比例最低。”

  姜上舟皱起了眉头,“但科技含量最重!小卿,别人以后说不给你用了,就不给你用了。”

  卿云双手合十,食指在鼻梁上摩挲了几下,有点无奈了,“姜老,吃饭问题重要,还是科技问题重要?”

  姜上舟的眉头更加紧锁了起来,这一瞬间,他甚至觉得自己好像看错人了。

  他咬了咬牙,准备规劝规劝这个走上歧途的少年。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