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学生就该艰苦奋斗嘛!_重燃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同时,高校教学科研实验材料、配件、设备维修、维护等费用不断增加,学校日常运行费用持续攀升,生均教育经费拨款增长却相对滞后,学校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国家也不富裕,要用钱的地方多的去了。

  所以,在华亭,实际时点上的生均现金缺口已达3141.45元。

  这对学校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亏损,是现金净额的亏损。

  就像企业一般,学校对一些事情,也可以挂往来账,比如基建,延迟结算,尾款拖个几年是常事。

  工程人最不愿意的,就是接学校的活。

  真逼急了,他们可以去地方机关门口拉横幅。

  打击报复肯定有,但死不了。

  可要是学校门口……

  上一次这么干的,现在坟头草长得坟头都不见了。

  甚至,在绝大部分正厅级高校里,武装部是有枪的。

  在学生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这部分高校的武装部持证人员,是有无需请示汇报的紧急开枪权的。

  死了活该。

  但是买实验材料、设备维修维护等等,这是得掏现金现过现的。

  特别是世纪初,大量设备、材料是需要进口的。

  设备紧俏的年代,打白条,国内好使,国外可不惯这事。

  这就是为啥炎黄集团提出来的联合培养企业掏钱,让常务副校长吴有福眼神都变了的原因。

  这种模式进来的钱,用财务报表来解释,是经营性收入,可以支付一切成本支出,而不是受限极多的营业外收入。

  理论上,它不存在任何支付的限制。

  哪怕炎黄集团给出来的钱很少,甚至只对他们所需求的专业进行补贴,都是学校所愿意的。

  聚沙成塔,蚊子腿再小它也是肉。

  而且……

  这个金额是可以谈的,按照炎黄集团提出来的方案,学校完全可以将这部分专业的专业课成本给转嫁出去。

  且,实训,是对学校的就业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毕竟,老师爱看大学生们那些清澈的眼神,企业可不愿意。

  他们需要的是,来之能战的牲口。

  学校没有拒绝的理由。

  只是需要一个好看的吃相。

  宋儒华的一番论述后,卿云又打开了麦克风,接过了话题,“在我看来,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有两大好处。

  第一,这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学校实现了开门办学,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学科前沿,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企业培养一批热爱企业的精英队伍,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学生能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培育团队精神,增强竞争力,拓宽了发展空间。

  第二,这是大学扩招的时代大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创新,以定向模式与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对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重新定位。”

  说罢,卿云静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