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 虎口夺食?_重燃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闷热和烦躁不安似乎都在朝TOP汇聚过来,伴随着庆典上阵阵觥筹交错声,TOP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应声而落。

  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质疑声淹没了‘表扬’声。

  其中最吸引人眼球也最具胆识的一篇报道叫《TOP泡沫》,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瑞法和‘经济学家’茅以宁2002年8月联合采写。

  当然,这两个人也不是什么追求正义的好货色,后者更是因为此后敲诈勒索橡树国际而唱了铁窗泪。

  写这篇报道的初衷也是想要敲诈勒索TOP,没想到宋儒华太头铁,压根不把他们当回事。

  俩记者一怒之下,直接让报道见了报。

  该文以“5000人才之谜?”、“软件园变洗脚城?”、“神奇子公司为何风光不再?”、“TOP的核心产品在哪?”4个段落对TOP进行了全面拷问。

  这四个问题,揭露了TOP帝国泡沫的冰山一角。

  第一问,5000软件工程师。

  根据TOP的“计划”,未来3年,TOP将在全国建设30个软件园,员工规模达到4万人,流量人口达到10万人。

  5000名软件工程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呢?

  无论国内外,当时软件公司人数超过千人已属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公司。

  TOP号称要组建万人级的软件公司,着实令人惊叹、令人振奋、令人惶恐。

  《21世纪经济报道》援用华亭国家会计学院的上市公司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直接进行了打脸。

  研究成果指出,软件人才的管理一直都是全球软件公司的难点。

  一般说来,软件行业有条不成文的规律,无论市场前景有多好,内部管理多么成熟,软件公司一年内招收的软件工程师数量不能超过公司原有工程师的20%。

  一个例证是,全球拥有5万名员工的微软,在过去的一年中业务发展良好,却也只招收了数千名员工,不到原有职工比例的15%。

  中科红旗总工程师,有‘华国Linux之父’之称的袁萌教授认为,国内公司根本不具备对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管理控制能力。

  现在TOP整个集团仅有技术人员1640名,一次性招收5000名软件工程师,不要说是在软件产业尚不成熟的国内,就是国际赫赫有名的软件业巨头也做不到。

  依照朴素的商业逻辑判断,无论怎么扩张,最后要面对的两大关键问题是‘扩张之后可以做什么’和‘扩张之后怎么活下去’?

  别的不说,从成本端看,按照2002年国内软件工程师的时价年薪10万计算,仅工资一项TOP集团一年开支就需要5个亿,算上社保、住房公积金差不多要7个亿左右。

  如果再加上办公设备、差旅费等,那更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从收入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