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章 科举改革_家兄宋太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章科举改革

  赵匡胤也好,殿内诸宰相也好,一时间全都有些懵,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怎么这都被人给骂了,居然还说人家说得对呢?这三大王脑子没什么毛病吧?

  “大哥,哦不,官家,臣弟以为,诸举子、监生,之所以对臣参加科举之事会有非议,非是冲着臣弟在非议,乃是在非议科举是也。”

  “举子,是冲着科举在非议?”

  心想三弟啊,你是不是昨晚上偷偷喝酒了?

  “正是,官家,还有诸位宰相,唐末五代以来,之所以天下纷乱,民生疾苦,王朝更迭不断,正是因为无相之故。”

  “何谓无相呢?”

  “只因朝堂之上,武夫当道,朝廷虽有宰相,但宰相没有军功,或是能力有限,所以压制不住满朝的骄兵悍将,所以武夫不将宰相看在眼里,因为相权不固,所以君权才会不稳。”

  “而相权之所以不稳,则在于历代君王只重武事,而不重文治之故,文治之要,在于选材,而选材之道,当在于科举。”

  “臣弟以为,历代先王对科举的重视分明是不够的,因为根本就不公平,各地知府所推举的公荐之人,常有滥竽充数之流,科举取仕,有时候更不过是走了一个形式,更别说还有那行卷了。”

  “臣弟以为,考生非是在非议于我,而是他们打心眼里根本就不相信,朝廷的科举是公平的,恐怕就算是我真的考上了进士,那些落榜之人也不会心服,那,我考这科举的意义何在呢?”

  “所以为科举之公平,为我考的进士的分量,臣弟斗胆请官家改制科举,第一,自我以后,朝廷不再受‘公荐’,第二,从本届科举开始,朝廷不再施‘行卷’之法!”

  闻言,百官不由得哑然,就连赵匡胤本人也忍不住的有些诧异。

  想了想道:“是此次考试就要废行卷之法,还是下一届?”

  赵光美理所当然地道:“当然是本届开始,难道大哥你觉得凭我的才华,还需要靠‘行卷’才能当进士么?这跟作弊有什么区别?”

  所谓行卷,指的是宰相可以在科举之后单独找到某位考生,然后单独给他出一套跟别人不同的试卷,而只要这位出题的宰相本人觉得这位考生答得好,则这位考生就算是在正式的科举考试之中答得狗屁不通,也依旧可以获授进士。

  理论情况下,如果宰相问考生,一加一等于几,你回答等于三,恭喜伱,你是进士了。

  说实在的,其实直到此时此刻,赵匡胤也依旧不相信赵光美真的能考上进士,如果没考上被挤了下去,赵匡胤还真就打算让这赵光美考一考行卷呢。

  反正这天下都是他们老赵家的,他们还不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再说行卷这玩意本就是重名望而不重成绩,这天下现在比名望,又有几个人能比得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