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6章 弹劾,冲突,杀人_家兄宋太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6章弹劾,冲突,杀人

  所谓的约法三章,赵光美不听也差不多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甚至是猜出一个大概。

  无非是控制级别,控制影响,控制规模。

  比如知府以上不究,三年以外不追,牵连了京官不查之类的。

  其实这还真是挺正常的政治诉求,反腐反腐,反的是少部分的害群之马,目的是不让整个体系堕落,最终整个系统崩坏。

  没有特娘的因为反腐就把整个体系连根拔了的道理吧?搞得这官不聊生的,谁还愿意给他他们家大宋干活儿?

  然而这一次的赵光美显然是真的受刺激了,面对赵光义的劝说连听都懒得听,却是非要一意孤行,任性到底,关门放曹彬了。

  国库充盈,纸币刚刚发布,信用额度至少还有不少,军队忠诚,百姓归心,这个时候不去收拾文官集团,更待何时?

  开国之君好就好在这一点,只要钱袋子和枪杆子在自己手里,印把子,还真无所谓。朱元璋几万人几万人的杀,也没耽误了明朝的国祚啊。

  宋朝之所以后来命运多舛,就是因为赵匡胤这个开国之主,杀人杀得太少!

  却是给赵光义噎得好不难受,最终,也只得恨恨地说道:“三弟你若是非得要一意孤行,那就别怪你二哥我,这次又不得不跟你作对,甚至是对伱下狠手了啊。”

  “随便。”

  政治这玩意需要一个平衡,目前,代表文官集团站在赵光美的对面,这本来就是赵光义的政治立场,宋朝也需要有个赵光义来平衡赵光美,甚至赵光美本人也会乐见其成。

  他们再怎么斗,那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总好过那帮文官自己个儿推出一个外人出来,甚至是齐心协力联手造反。

  这一次赵光美的打击范围太大了,自然,赵光义完全是稀里糊涂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稀里糊涂的就不得不与赵光美斗这一场。

  甚至赵光义都很清楚这可能真的是他跟赵光美斗的最后一场了。

  若是这天下文官真因此而大洗牌,甚至是都换上赵光美的人了,天下会不会大乱不好说,他赵光义乃至满朝公卿,那以后真是屁都别说了。

  以至于话不投机半句多,赵光义也只能是一甩袍袖,扬长而去。

  隔天,赵匡胤前脚下旨命赵光美牵头严查刑名,刑部,大理寺等刑名官员便纷纷上书,集体告病,美其名曰等待议罪,分明是早就准备好的。

  甚至就连御史台,居然也是风声鹤唳,对此事居然变得缄默起来,这么大的事,却居然一言不发,人虽上班,但却宛如行尸走肉,却是特娘的罕见的清浊合混了。

  摆明了是要给赵光美,乃至赵匡胤一个下马威。

  这其实已经是天大的事儿了,做到这一步,分明是所有的文官群体字赵光美不停的得寸进尺之后,忍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