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8章 三好学生赵匡胤_家兄宋太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8章三好学生赵匡胤

  四十万人同请愿,这种事翻阅史书几乎根本找不到,因为宋以前国内几乎连四十万以上人口的城市都几乎找不到。

  赵匡胤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却是嘀咕道:“老三曾跟我说过,城市经济本来就是咱们宋朝独有的特点,即使是魏晋南北朝的四百年战乱,也只是把人往乌堡中,往乡村去赶,甚至让豪强越打越强,诞生了魏晋门阀和关陇军贵这等庞然大物,就只有咱们宋朝,却因五代之乱而使百姓大量集中于城市。”

  “即便是以大唐之强盛,也只有长安的人口曾勉强超过百万而已,然而如今我大宋虽经百年动乱,百万人口之城市却是也有四个之多,所以啊,一味的用过去的老办法,去看待咱们大宋的新问题,无疑是不行的,在以前的朝代,一万人集合起来进京上书,就已经足以代表民意了,何曾听说过这四十万人集体请愿的?”

  “圣贤说得话,固然是不会有错,但是我大宋,自然有我大宋的国情在此,一千年前的圣贤,又怎么会了解这一千年后的大宋呢?你们说,是不是?”

  一众文官闻言,心都凉了半截,怎么看,这话的“秦王味”都太重了。

  官家这下似是真的要下定决心,要推动所谓的新政了。

  就好像是莫名其妙,突然之间,他们这帮子人就要面临生死危机了?

  众官员自然对此全是反对的,只是一时之间却是也有些为难,至少短时间内,真想不出什么话来把赵匡胤给怼回去。

  毕竟此时还只是宋初,政治是极其讲究实用主义的,那些大而无当的圣人之言实际上并不能当做天地至理,事实上宋朝尊儒本就都在表象,里子里一直都是六经注我的豪气傲气,和明清儒生是完全不同的。

  那种敢随便在六经中摘出来几句话就kuku一顿误解,然后逼着皇帝按照他们制定的方向执行的大臣,至少在赵匡胤的面前是不存在的,你看他会不会拿他的玉斧削你。

  况且这好几十万人的请愿啊,谁敢在这个时候唱反调,必定会天下皆知,想都不用想,就算是说得有道理,也一定会成为这些市井刁民口中奸佞之臣,然后传遍天下,甚至说不得还会有人将其写入野史,或评书话本,这不就毁了么?

  于是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的看向了赵光义。

  谁让这位齐王殿下是咱们文人的领袖,是文官集团早就认证了的仁孝圣主呢?

  这种时候,赵光义也唯有硬着头皮上了,只好道:“大哥,兹事体大,至少,咱们还是要跟三弟商议一下的吧?这新政是他搞的,咱们都不懂啊。”

  “嗯~”

  这话当然没毛病,拖延下来再说么,至少不能让赵匡胤在大庭广众之下真的金口玉言直接就答应了这些民众,那样的话事后真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