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1章 宋人的智慧_家兄宋太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1章宋人的智慧

  淮南,宿州府。

  赵光美背着个手,让身后的侍女给自己时时刻刻的撑着一把大伞,还有人一直在给他扇着风,然后穿过泥泞的田间,走向高处的一个山头,放眼望向这漫无边际的水淹田。

  “多好的田啊,就这么被水给淹了,这可真是,太可惜了啊。”

  一旁,陪同着赵光美的沈义伦和宿州知府常顷一脸羞愧地低下了头。

  沈义伦道:“臣无能,致使灾情始终没能得到缓解,百姓尤有饿死,还要让殿下亲自来此监察,实乃万死之罪。”

  “沈大哥何必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呢?这又怪不得你,出来之前王溥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历朝历代赈灾,什么时候没有过幺蛾子呢?我觉得他说的很对。”

  沈义伦听赵光美管他叫大哥,不由得也是心头一暖,他是赵匡胤的府臣出身,以前是管归德府的财物的,换言之就是赵匡胤的私人会计,跟赵光美他们自然也就很熟了,毕竟赵光美小的时候,都是管他要零花钱的。

  然后又苦笑道:“然而臣这次赈灾,幺蛾子却是比历朝历代都要多啊。”

  “那也是我大哥的错,哪能赖得到你身上呢?我这次之所以来,就是给你撑腰来的,这事儿啊,不怨伱。”

  事实上赵匡胤这一次还这是好心办坏事,或者说他还是太没经验了,想到啥就做了,根本就没有考虑一条善政所能带来的将是多么大的恶果。

  归根结底,还是那个诏书:“受灾地区就地开府库,挪用军粮赈灾,此事定为成例,再有灾情,开仓无须上奏。”

  赵匡胤这可完完全全是出于一片仁德之心啊!

  赵光美很生气啊,满朝文武,居然没人看出这条命令背后的麻烦么?怎么没人谏言?我大哥不懂,你们也不懂么?

  都特么是沽名钓誉之辈!

  因为如此一来,本是为了提高效率而设置的权宜之计,却因为太权宜了,以至于流程、手续都不全,最关键的是账目根本对不上,这其中无形给那些贪官污吏创造的发财机会,太大太大了。

  本来,各个军中就都有空账,假账,甚至是吃空饷的现象,军中到底有多少粮,报上来的那个账往往都有水分,倒卖军粮这种事更是屡禁不绝,账上这粮食是十万石,可实际上也许就只有五万。

  这时候来个文官来提军粮。

  来来来,给你给你都给你,看好了哈,我这可是十万。

  至于查账,宋初的地方州府在驻边禁军面前,哪有那么强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

  糊涂账才好做手脚么,毕竟,救灾如救火么,真要扯皮的话,这得耽误多少工夫?耽误这么多工夫,灾区得死多少人?

  所以么,人家说是多少,就硬着头皮当多少先收下,然后再往下发。

  各府的府库,州粮,也是有亏空的啊,这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