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雍容少妇_开元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绝对会妥协,也就是王维所说的让姜皎明升暗降,剥夺实权。

  宰相宰相,上辅君王,下安黎庶,群臣避道,礼绝百僚,可不是开玩笑的。

  而且谁都知道,随着朝代更迭,相权是逐渐被皇帝削弱的,以相权最大的唐朝宰相与宋朝宰相为例,唐朝宰相的权力无疑更大,在宋代中书政事堂管政,枢密院管军,三司管理财政,宋代的宰相权力由于几个分权的部门而大大削弱。

  但唐朝的政事堂,那真的是胡子辫子一把抓,除了监察审讯等,什么都能管,而往往一些御史都是宰相手中的枪,指哪打哪。再加上科举考试的黑幕,有宰相的推荐大多能高中,这些新科进士当然会以推荐他们的宰相马首是瞻了。

  唐代和唐代以前,皇帝和宰相在群臣朝会商讨政务时,宰相都是有座位和茶水的。称为“三公坐而论道”。唐代还有这样的制度,到了宋代,朝会上,宰相也和别的官员一样,都是站着的了。唐代最高政令,都是由中书省拟定,皇帝批阅几个字,画敕即可。也就是政令出于中书门下,即宰相,皇帝只是拥有同意权。而到了宋代,皇权ri重。政令的出台,一般是宰相先就政务提出一种设想和建议,写一条陈。呈送给皇帝,由皇帝决定。这被称为“面取进止”。中书政事堂按照皇帝的意见,拟定诏书。唐代政事堂号令四方,其发出的帖子被称为堂帖,直到宋朝初年,当时堂帖还被认为势力比敕命还重。但后来皇帝下诏,中书政事堂不得出堂帖。再往后又决定一切政令都得要依照敕令行事。从此,宋代的政令诏书的决定权不再属于宰相而是完全归于皇帝了。

  所以便可以想象即便已经当了正三品高官太常卿的姜皎有些遗憾入不了政事堂了,当了宰相之后,那便拥有规划整个帝国的权力,为人臣子,有什么比看着一个帝国,在自己手上闪烁出耀眼光芒来得痛快?

  只可惜此时的姜皎并不知道,居然有两个在眼里就是蚂蚁的小人物,已经在算计他了。

  王维这时见韦陟答应下来,觉得自己今ri拉韦陟来这芙蓉苑的目的算是达成了,其实他心里还是有些小惭愧的,因为他这次居然把韦陟也当成自己的一颗棋子了……

  王维有八成把握,宋璟不会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话去找姜皎麻烦,他需要切实的证据,最好是能让姜皎投鼠忌器的东西。

  王维觉得在这件事中自己可以cāo作的东西很多,要拉一个高官下马,那些高官们不知收敛的二代们,可是极好的靶子,顺藤摸瓜,一步步往上挖,自然便会让那人投鼠忌器。

  此时韦陟的神情依旧冰冷,显然他在考虑怎么将这件事办好,他对王维表现出来的政治嗅觉深信不疑,觉得向宋璟禀告的最佳时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