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9.第一千零二十九章兼济天下_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张老脸笑得像是盛开绽放的老菊花。

  “当今之世,像镇南侯这样人品高洁,才能超群的贤才,实在是周某平生仅见。”周师爷亦是发自肺腑地赞了一句。

  赵无忌哈哈一笑,似是极为得意的样子,李邦华则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年轻人有热血,当然很好,但是大话说多了,容易闪着腰啊。

  气氛一时有些沉闷。

  暗自窃喜的周师爷自是不想再多说什么,萧奕辅的奸计得逞,他也不想过分地刺激李邦华和赵无忌,至于李老尚书,则是觉得心中十分的遗憾,不愿再开口。

  四个人便干巴巴地坐在那里,谁也没有说话。

  “修路一事,确是十分的耗费人力,”李邦华摸着胡子,含笑说道“银钱上的花费,应不会太多罢?”

  在古代,修路可是一件苦差事,不但老百姓苦,官员也苦。

  因为第一点,修路是上级官员的要求,衣食住行,这里面就有个‘行’字,指的就是出行,可见其对老百姓和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在古代,官府平时运送粮食,打仗时士兵调动,府县之间的彼此沟通,互相往来,这都离不开道路。

  但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呢,也会受到损毁,所以古代的地方官员,都有一项很重要的,每年都要进行的政治任务,那就是修路。

  但古代修路,官府采用的是征召徭役为主,使用银钱为辅的方法,就是说让老百姓义务劳动,官府再少部分那点钱,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老百姓肯定就不愿意干了,这活又苦又累,还不给钱,更重要的是,干这个活,那自己家的活就干不了了,毕竟农民自己也有田地要耕种,做这种徭役的话,不但没钱拿,还会影响自己家的收成。

  所以自古以来,虽然修路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但老百姓都不愿意干,一个是见识和觉悟问题,另一个就是这个纯属于白干,什么好处都没有。

  老百姓不积极,这活干的就不好,活干的不好,这官员也头疼。

  但修路是政治任务,不修还不行。

  所以一直以来,这个修路的徭役,采用的是抽签的办法,抽到谁,就是谁,比如今年抽到a村,那就由a村出人出力,明年抽到b村,那这个活就是b村的,如此等等。

  此外,还有一招,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拿钱砸也行,只要给的钱多,修路又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老百姓肯定就踊跃地想干这活。

  钱不是问题,然而现在的大明朝廷没有钱。

  所以这个问题一直都让大明几乎每一个地方官都头疼不已,干好了没好处,干的不好就会收到考核,很多人都头疼。

  然后现在,就在萧奕辅,周先生等人面前出现了一个赵无忌,告诉他们,你给我方便就行,修路这个事,出力出钱,我都包了。

  这也难怪这两人会如此激动和开心。

  好大的一个包袱,终于成功地甩了出去。

  李邦华的话语,其实又是一个给赵无忌的,下台的阶梯。

  普通的黄土路,修筑的成本很低,就是耗费人力,只要把道路清理干净,把土地夯实,就算可以了。

  这样一来,就算是在整个福建和广东修路,赵无忌也损失不了太多的银钱。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